2025年11月1日至2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第六届全国本科生励耘史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1所高校的65名同学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11月1日上午8时30分,论坛开幕式在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黄国辉教授主持开幕式,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范立双老师、王广坤教授分别致辞。历史学院院长刘林海教授、党委副书记赵云慧老师、倪滕达副教授、论坛评议老师和其他嘉宾出席开幕式。在致辞环节,范立双书记结合“励耘”的内涵,回顾了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悠久传统和深厚积淀,介绍了学院注重德育教育、扎根学术基础、开拓国际视野的培养特色。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励耘史学论坛促进高校人才交流的宗旨,并勉励同学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治学的精神。王广坤教授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历史学在信息时代中的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他强调新一代历史工作者应跳出固有范式,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以跨学科视野突破学科壁垒。并鼓励同学们可以解放思想、开拓观念,在国际化视野下深化具体研究,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接下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林海教授为参会同学带来了题为“从分治到分裂——史学视域中的395年罗马帝国分国事件”的主题讲座。刘林海院长以“395年罗马帝国是否分裂”这一常识性问题为核心,以时间线为轴展示了伯里、鲁滨逊、桑德伯格等学者的质疑与“主动分治”观点的提出。在学者对“分裂说”驳斥的基础上,回顾了爱德华·吉本和乔治·芬利等学者如何在民族主义史学视角下构建“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及其成为大众常识的过程。通过总结罗马帝国分裂在不同时代下解释各异的原因,及中国传统的统一与分裂观念对异域的395年罗马分国事件理解的影响,深入剖析历史常识形成、质疑与再思考的过程,突出了批判反思精神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的重要性。讲座条理清晰、层层深入。刘林海教授强调了时代和研究视角对史学家的影响,勉励同学们在中国日益强大的新时代下,扎根基础、提高素养、破除思维定势,以实力应对挑战,推进史学发展与民族复兴。

10时30分,论坛进入了报告、评议和讨论环节。按照论坛要求,论文作者和评议同学轮流进行10分钟的汇报和5分钟的评议,最后进行老师点评与自由讨论环节。论坛分为中国古代史与考古文博、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两个分会场。中国古代史与考古文博会场报告内容充实,以时间为轴,涵盖了先秦至明清等各个断代。跟随青铜与简帛的线索,报告从玉覆面形制的演变,讨论至两宋墓葬的四神图像;对战国时期“九州”历史书写的呈现、《契丹国志》系年的考据及《定斋书稿》史源学的追溯,体现了同学们对历史文献抽丝剥茧、深入剖析的学术精神;在职官制度方面,同学们针对春秋将佐转换、北朝府兵制的建立、辽代中台省变迁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收获颇丰。
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报告则涉及政治史、思想史、军事史、经济史、社会文化史等多个领域。在晚清铁轨铺设的轰鸣与冲突、抗战烽火中军人的身影、民主改革概念史的考察中,同学们追索制度的重建、探讨不同群体的情感与抉择,看到中国在困境中挣扎、在废墟上重生。在世界史的报告里,同学们埋头于托勒密王朝的纸草卷、思考中世纪的社会结构与问题、感受启蒙与革命的激荡。同学们或运用量化研究等方法,或体现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于报告中相互启发、扩宽视野。在点评环节,老师们从问题意识、学术规范、史料辨析、理论范式、语言锤炼、历史情怀等多个角度进行点评,鞭辟入里,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论坛汇报与讨论情况








教师评议环节












2日下午3时30分,论坛闭幕式在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举行,由春秋学社副社长刘桉朵同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的王之韵、中山大学的何兆臻和北京大学的王茜子作为与会学生代表依次发言。三位同学结合各自的学习方向和实际体验,分享了参与论坛的心得体会,肯定了论坛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增进校际交流的意义,并对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承办方春秋学社的辛苦付出致以诚挚感谢,对论坛日后的发展表达了衷心的祝福与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云慧老师在闭幕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筹备及举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肯定了参会同学考证细致、视角新颖的精彩汇报,并勉励同学们积极传承励耘精神,做到扎根史料、严谨治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黄国辉教授随后致辞,他高度赞扬了参会同学在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等不同领域的优秀报告,并勉励同学们坚定为学治史的初心,保持求真求实的定力。最后,黄国辉教授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春秋学社同学的辛苦付出、与会老师的无私奉献、与会同学的积极参与及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闭幕式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举办第六届全国本科生励耘史学论坛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参会同学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研究领域覆盖范围广,论文兼顾了对学术史的回应和对现实问题的关照,突出了时代特点与学术重点,展现了全国优秀史学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与学术风范。论坛为全国历史学本科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高端平台,有助于参会同学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能力,深化了校际学术交流,也有利于更多有志于史学研究的青年才俊进一步认识师大、了解师大、走进师大。
(春秋学社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