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我院学生赴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开展“致敬先师,教泽峥嵘”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7     访问次数:

2025年9月28日,适逢孔子诞辰2576周年,我院“形势与政策”小组成员前往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致敬先师,教泽峥嵘”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由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办,历史学院“形势与政策”小组承办。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雷蕾老师,在校港澳台学生(含交换生)代表,小组第十九届领导团队成员、部分成员等参加活动。



上午10时,同学们由南侧集贤门进入国子监。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胤兆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讲解介绍。国子监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整体坐北朝南,按“左庙右学”之制,由三进院落组成,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设立的最高学府。历经三代岁月沉淀,这片承载着国家最高学府职能的文化瑰宝,至今仍保留着古朴庄重的规制,静静等候着探访者的到来。



穿过太学门,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巍然矗立。横额正面题乾隆御书“圜桥教泽”,背面为“学海节观”,寓意讲学兴盛、学子云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也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在王胤兆师兄鞭辟入里的讲解中,同学们了解到牌坊题字的深刻文化内涵,更体悟到作为北师大学子当有的教育精神与情怀。沿中轴线行进,在苍松翠柏环绕、红墙黄瓦的点缀中,典雅庄重的辟雍大殿映入眼帘。殿前碧水环绕,白玉石桥横跨其上;殿内则开阔恢宏,金碧辉煌的龙椅居于正中。辟雍是国子监最为重要的建筑,乾隆皇帝就曾在此讲学。同学们在石桥前驻足,或三两合影,或凝神静思,品读这座“行礼乐、宣德化”的重要场所。行至彝伦堂前,同学们面对孔子立像集体鞠躬,表达敬意。



随后,同学们经由持敬门,进入位于国子监东侧的孔庙参观,并有幸现场观摩了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的祭典仪式。“启户——”典礼官扬声唱诵,悠远肃穆。“万世师表”匾额下,佾生手持羽籥,踏着雅乐缓步而行。大成殿前燔柴炉青烟袅袅升起,好似与云霞相接。钟磬声里,八佾舞生广袖翻飞,如白鹤翔集。祭典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大成门、大成殿、十三经刻石等文化遗迹,对于传统经学、礼乐文化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活动中,主办方还就孔子事迹与学说、孔庙与国子监历史等组织了趣味知识问答,并以“致”“敬”“先”“师”“教”“泽”“峥”“嵘”为关键字开展古诗词“飞花令”竞赛。同学们踊跃参与、收获颇丰。雷蕾老师为“飞花令”竞赛中的优胜同学颁发了纪念品。在校港澳台生代表围绕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感悟。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对孔子教育精神、“左庙右学”的建筑美学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



本次活动是本年度在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践环节,也是“形势与政策”小组2025级新成员参与的第一次外出活动,对于增进成员间了解和两岸青年交往发挥了积极作用。孔庙、国子监以及祭孔大典通过具象化的礼仪实践,重申了孔子“有教无类”“立德树人”思想的核心价值,为当代教育注入历久弥新的精神滋养,亦契合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未来,“形势与政策”小组也将在学校学院大力支持下,一如既往地坚持时事知识学习和两岸青年交流并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精神贡献力量。



(“形势与政策”小组 王梓蘅、龙思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