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春秋学社“红色序章:探究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暑期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5-10-07     访问次数:

2024年8月30日至9月7日,春秋学社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组织队伍进行了“红色序章:探究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在充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等形式,了解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红色资源的历史沿革与保存现状,探寻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机构在遗产价值研究、推广普及方面作出的努力,深入体悟北京红色文化带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深化京津冀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经验互鉴、协同发展,感受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行程充实,收获颇丰。



前期准备阶段中,实践队为准确认识研究对象,爬梳反映北京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原始材料和相关论著,对北京红色文化研究的巨大潜力、相关红色遗存的时空分布与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做好知识准备。8月30日下午,实践队开展了“红色序章:北京中共早期红色资源的历史与现状”主题团日活动。实践队员了解了北京在中共早期革命中的重要历史意义,学习了北京市关于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各类政策文件,并观看了纪录片《国宝档案:永恒记忆——北大红楼星火燃》,进一步理解了北京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红色资源背后所承载的红色记忆与丰富内涵。


图 丨 8月30日下午,实践队开展“红色序章:北京中共早期红色资源的历史与现状”主题团日活动


在明确总体调研目标、深入认识调研对象的基础上,实践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8月31日上午,实践队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地调研。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是展现党的历史,宣传党的思想的重要平台。实践队聚焦第一部分,即“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展区进行重点参观。第一部分下设六个单元,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雕塑、复原场景等,全面而生动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作用。展览馆综合运用文物、图片、雕塑、音乐、画作、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设计精心,立体丰富。实践队员在深刻学习党史知识的同时,得到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


图 丨 8月31日上午,实践队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地调研


9月4日上午,实践队赴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二七公园、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开展实地调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的修筑和长辛店机车厂的兴建,长辛店成为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聚集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的光辉历史。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长辛店二七纪念馆。该馆于1987年开放,2021年升级改造后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生动展现出中国工人阶级觉醒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历程。在参观纪念馆并与纪念馆刘馆长的交谈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长辛店作为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长辛店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难点和优势,对长辛店的历史脉络与红色文化建设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随后,队员们来到了位于纪念馆旁的二七公园。公园的绿荫深处,两座二七烈士墓静静矗立,葛树贵、吴祯两位英烈的忠魂安厝于此。最后,队员们来到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是当时唯一设在工厂的留法预备班,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早期革命实践基地之一。它见证了一代青年从车间走向世界的征程,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要摇篮。


图 丨 9月4日上午,实践队赴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二七公园、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实地调研


9月5日,实践队赴天津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天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着独特历史作用。当日上午,实践队到达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纪念馆总占地2000平方米,以露天纪念广场为中心.广场中央矗立着“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育纪念碑”,昭示着天津进步学生在救亡运动中响应中国共产党“到农村去,开展义务教育”号召的光辉历程。室内展区以奋起抗争、救亡图存、开展义教、播撒火种为线索,凭借丰富的文物、模型和多媒体展播手段由浅入深地展现了一二·九运动在天津从传播到高潮的历程。王兰庄农民学校复原旧址复原了一二·九运动期间的教室内景,使人倍感天津学生救亡图存的澎湃热情与责任感。

下午,实践队员稍作休整后前往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纪念馆是天津市唯一的地方党史馆,也是天津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将中国共产党史与天津城市发展史相结合,展现出海河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艰苦创业、建设城市的光辉历程。随后,实践队员冒雨向本日实践的最后一站——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出发。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依托觉悟社旧址而建。觉悟社由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在五四运动中创办,是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纪念馆以保存良好的建筑、丰富的展品、细致的复原陈列向观众展现了革命萌芽阶段爱国青年运动的风貌。社员以数字作为代号、使用的学生证章和听讲证、编写的杂志书籍等细节,更令观者身临其境地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


图 丨 9月5日上午,实践队赴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实地调研


图 丨 9月5日下午,实践队赴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实地调研


9月6日上午,实践队赴北大红楼开展实地调研。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图书馆。这里曾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楼内现有“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主题展,共展出958张图片,1357件文物,并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志愿者引导等方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下午,队员们来到北大二院旧址。这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建于1904年,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阵地。院内陈设“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专题展”,通过40余组文物,472件展品,生动、形象、艺术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孕育、创立的历程。


图 丨 9月6日上午,实践队赴北大红楼实地调研


 

图 丨 9月6日下午,实践队赴北大二院旧址实地调研


9月7日上午,实践队一行前往陈独秀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开展实地调研。这里是《新青年》杂志的诞生地,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阵地。队员们通过陈列的《新青年》各类刊本、手稿原件、历史照片及复原办公场景,深入了解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如何以此为基地,推动思想解放、传播马克思主义。随后,实践队前往北京市蒙藏学校旧址。该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民族教育与革命动员的重要场所。展览以“民族团结与革命火种”为主题,通过档案文书、校刊报纸、学员照片等实物,再现了党如何在此培养少数民族进步青年、传播革命理念。

下午,实践队继续前往李大钊故居。这座静谧的四合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生前生活与斗争的地方。展馆复原的守常先生书房场景中,他那张朴素的写字台、那盏伴他夜读的煤油灯、那些密密麻麻批注的外文书籍,尤其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经典文献的原始刊发件,深刻展现了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的思想风采与革命精神。实践队抵达京报馆。这里是邵飘萍等人创办《京报》、开展进步新闻宣传的重要据点。馆内不仅复原了当年的印刷车间、编辑部办公室,还展出了大量原始报刊、印刷设备与记者手迹,生动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新闻斗争史。


图 丨 9月7日上午,实践队赴陈独秀故居、蒙藏学校旧址实地调研


图 丨 9月7日下午,实践队赴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实地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坚持在各个调研地点对附近居民、游客、相关工作人员和青少年观众等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采访,进一步掌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对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认知度、切身体会和情感态度,深入了解青年学子在宣传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分析相关政策与公众参与之间的联系。根据采访所获的反馈意见,寻求提升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红色资源宣传推广效果的方法,为加深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遗产价值的认同感提出相关建议。


图 丨 实践队队员在实践地进行访谈。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队马不停蹄地整理了调研内容,并调出前期搜集的文献资料对读,复盘调研思路,整合研究成果。随后,实践队借助社团、学院、学校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成果宣传,推动公众系统性了解中共早期北京红色资源的现实情况,增强文化自信。


图 丨 实践队借助学社微信公众号“学问60秒”宣传调研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北京是全国红色文化的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地、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中心,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北京革命文物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呈现“点、线、带、片”贯通的特点。因此,北京市确立了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目标,推动建设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利用工作。其中如何保护好、利用好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宣传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推动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作为致力于“发展史学,弘扬文化”的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重新审视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红色资源,梳理它们的历史,还原本真,求溯根脉,并探索推动红色资源“活化”的实践经验与提升公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的有效之法,推动弘扬革命文化。



(春秋学社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