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位置: 首页»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1911-2011)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23     访问次数:

2021年11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周少川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1911-2011)”成果鉴定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线下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专家鉴定组由组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献与信息学系主任赵生群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教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黄爱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历史文献研究所董恩林教授等五位专家组成。

鉴定会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田晓刚副处长主持。田副处长代表校科研院对与会鉴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历史学院院长张皓教授致辞,他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来重视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周少川教授主持的重大项目,是国内首次对现当代古籍整理事业、古文献学学术史进行全面研究和系统总结,其丰富内涵将对今后的古籍整理与学科建设发挥导向性的引领作用,对历史学院的双一流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组长赵生群教授主持对项目成果的鉴定。周少川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执行情况、主要内容、形成的重要理念、项目成果的学术价值、成果的不足及其原因。他介绍了项目5卷、230余万字的最终成果,以及50多项的阶段性成果。各卷主编牛润珍教授、诸伟奇教授、王记录教授、杨翔宇教授、张升教授和毛瑞方副教授分别对所在子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了补充说明。

鉴定专家分别对项目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议。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全面梳理了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及古文献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史,从学理层面上建构了古文献学学科的基本框架。项目成果搜罗材料丰富广泛,编纂逻辑线索清晰,对有关成果的评价切实中肯。项目成果填补了以往在民国时期、少数民族、港澳台地区的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的研究空白。成果丰厚,开拓性和创新性突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各位专家还对项目成果的修订提出具体的宝贵意见。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非常突出,同意通过验收结项,建议评定为“优秀”等级。希望项目组对成果作进一步打磨,尽快出版,为学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