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由我校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历史学院古籍研究所承办的《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出版暨学术研讨会在英东学术会堂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中宣部出版局二级巡视员章隆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杨艳秋,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教育部高校古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顾永新,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赵生群等领导,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代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代表出席研讨会。
康震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新时代古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在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生动实践。作为推动古籍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正在积极推动实施卓越科研战略,持续做好古籍整理保护、古籍研究阐释、古籍数字化等工作,抓住用好古籍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开幕式由历史学院院长刘林海教授主持,赵剑英、杨艳秋、张志清、顾永新、赵生群等与会领导,历史学院教授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社科院古代史所教授陈祖武在开幕致辞中肯定了《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特色“三大体系”建设等层面的价值,对巨著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在科研院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王瑞敏主持下,项目首席专家周少川介绍了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黄爱平、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海峥、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刘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牛润珍、安徽大学教授诸伟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共乐、向燕南、张涛、毛瑞方等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全书总结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前瞻性思考,具有填补空白的原创性价值。下午,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学者就古籍整理智能化关键问题、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古籍影印出版、文献学理论体系建设等前沿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最后,会议圆满闭幕。
《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全书5卷7册,由历史学院周少川教授作为总主编。其价值体现在通过数百万字的巨大规模,理清了百年来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进程,展示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辉煌成就,并且归纳了古籍整理的方法、理论以及古文献学在学科理论探索层面的成果。第五卷的两部目录则提供了百年古籍整理成果和古文献学研究的准确数据,分别是目前规模最大、涵盖最广的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和第一部著录古文献学著作的专科目录。
(撰稿:胡晨光 摄影:黄心 郭潇涵 审稿:毛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