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清华大学等高校牵头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公布了经过评选产生的首批实验教学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培育建设立项名单,35个项目获得立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影像史学实验室吴琼老师申报的“基于知识图谱的《历史学虚拟仿真教程》数字教材建设”成功入选数字教材项目,成为首批培育建设的15个数字教材项目中唯一的历史类项目,也是联盟成立以来首个历史学科融合知识图谱技术的历史实验教学项目。
北师大历史学院是国内历史学科首批开设虚拟仿真相关课程的单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长期聚焦于理、工、农、医等学科,而文科实验因场景抽象、过程不可逆、评价主观性强等特点,始终面临数字化改造难题。此次吴琼老师所申请的项目,结合了“历史学+虚拟仿真”的技术路径。项目拟实现几个核心问题:一、历史场景动态还原:通过VR、AR生成与史料匹配的沉浸式历史场景,支持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进行社会观察与分析;二、语言交互实时反馈:构建多语种虚拟角色对话系统,可模拟多种场景,实时评估语言逻辑与文化适应性;三、文化遗产数字修复:运用VR、AR技术实现文物修复、古建复原等操作的教学模拟,解决传统文科实验难实操的问题。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作为一种以可视化网络呈现海量信息关联的人工智能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实体-关系-属性”的三元组结构,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可推理、可追溯的认知网络。吴琼老师申报的项目将构建历史领域的知识图谱,涵盖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多个子库,揭示历史的隐性关联,拓展历史的数据维度,同时解决传统知识静态化的局限。
在国家全面推进AI赋能文科教学研究的背景下,该项目的入选将进一步丰富文科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路径。
攥稿 : 徐娅妮
摄影 :谢乐儿、赛楠